珠寶背後的永續發展

1866年,在當時屬於英國殖民領土的南非,一名少年偶然在奧蘭治河畔(Orange River)撿到了一顆 閃亮的石頭,經鑑定後確認為鑽石原石,之後附近區域也陸續傳出類似的事件,南非發現鑽礦的消 息不脛而走,採石者、寶石商、探險家、投機份子從各地蜂擁而至,開啟了南非與其他非洲國家長 達百餘年的鑽石熱潮。時至今日,西非、中非與南部非洲都仍是世界鑽石的主要產地,且不僅止於 鑽石,許多非洲國家都坐擁各種豐富的金山礦脈,珍稀金屬與寶石的出又也早已成為了國家的經濟 命脈。然而,這些埋藏在廣袤大陸之下得天獨厚的可觀資產,究竟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帶來 了什麼呢?

衝突鑽石(Conflict Diamond)

衝突鑽石,又稱戰爭鑽石、血鑽石,指的是來源自受武力控制的區域,由與合法政府對抗的組織所有,其貿易所得會為反抗合法政府的軍事行動提供資金的鑽石。

2006年好萊塢電影《血鑽石》(Blood Diamond),以1990年代獅子山內戰為背景,講述了圍繞著一 枚引發覬覦的粉紅鑽石,隸屬於外籍傭兵軍團的鑽石與軍火走私犯、被擄掠綁架強迫勞役的礦工及 欲揭發血鑽石真相的記者之間的故事。獅子山共和國位於非洲西部,礦產豐富,尤其是鑽礦,但卻 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政府的貪腐與長年赤貧所累積的各種問題,加以單一經濟結構之下鑽 石的利益分配競奪,最終引發了長達十一年的內戰。戰爭期間政府和反叛軍都以外銷或走私鑽石作 為籌措戰爭資金的來源,國際勢力的牽連與介入也讓情況變得更為複雜,鑽石交易換得的軍火除了 用於對立雙方或多方的交戰,也成為他們繼續爭奪礦場、強迫人民勞動的武力,形成了極為諷刺的 惡性循環。更糟的是,獅子山的慘況其實並不是個案,安哥拉、剛果、賴比瑞亞等產鑽國家,在上 個世紀末也都曾因開採鑽石引發的紛爭而遭戰火蹂躪。儘管罪惡並非源自鑽石本身,但在那永恆璀 璨的光芒映照不到的地方,人性貪婪的陰影野蠻叢生,招致無盡的災難。

金伯利進程(Kimberley Process, KP)

衝突鑽石貿易對非洲鑽石原產國安定與和平造成的嚴重危害,敦促著人們開始思考,在傳統評斷鑽石等級的「4C」標準之外,是否應該再加上第五個C「道德」(Conscience)2000年,世界多個鑽石主要生產國、鑽石業者與相關民間團體代表齊聚南非金伯利(Kimberley),這個非洲鑽石開採歷史上早期最重要的城市,商討防範軍閥通過衝突鑽石獲取不當利益挹注軍事行動的對策。200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ion Scheme, KPCS),簡稱金伯利進程,通過建立來源查證機制,即賦予合法開採的鑽石原石獨立序號並封緘,每次跨境運輸與加工過程的轉手均須依規定通過查核,確保唯有「非衝突鑽石」才能進入合法交易市場。金伯利流程於2003年正式實施,雖然制度本身不具強制性,但目前全球有超過70個國家或地區將金伯利流程納入了本地的法律規範中,包括台灣在內。

雖然金伯利機制本身有未盡完善之處,其中最常被提及的諸如強制性不足、簽署國家或地區數量 不足及落實率有待商榷的部分。不過根據 KPCS工作小組的調查報告,自金伯利流程實施以來,原衝突鑽石出又國的合法鑽石出又數量已大幅提高,顯示原石交易已逐漸受到控管。如果相信樂觀的數據,現今全球衝突鑽石的比例已經由流程實施前的百分之四下降至百分之一。另外,由於金伯利進程的推行,由寶石商家開立相關文件證明鑽石來源合法性的「保證書機制」(System of Warranties, SoW),也在市場上愈發受到重視。

相較於工業、電子產業等對衝突礦產的採購有相對完整的全球性組織規範與地方法規限制,珠寶界則更常見企業自發性的倡議與抵制,並加強對供應鏈的溯源檢視,至於未來是否會出現如金伯利流程一般的專屬制度,也或可拭目以待。

積極的責任

雖然非法交易的風險永遠存在,但拒絕衝突鑽石與衝突礦產已是今日的普世價值,而除了避免助長戰爭與人權問題,其他諸如開採過程中的環境保護以及公平貿易機制的建立等,也都成為了廣泛被討論的議題,希望貿易的利潤得以合理的比例回饋到原產地的基礎建設、教育、醫療等項目上,讓曾經的剝削轉換為重建的希望。而對消費者來說,如果您期望確保購入的珠寶均是無爭議的,那麼最好的方法便是慎選值得信賴,且與您價值觀相符的珠寶商。

Rendezvous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以最高誠信原則遵循天然珍貴原料採購的相關政策,保證所有鑽石 均為非衝突鑽石並符合金伯利進程協議規範,並以同樣嚴謹的道德標準關注彩色寶石與金屬來源的公平與正義。未來,Rendezvous也將持續履行這份承諾,期盼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能邀請您與我們共同發揮正向的影響力。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