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粉紅

當代粉紅

在世界的色彩語言中,粉紅色的美好與活力總是格外令人心動,而這抹迷人色彩也並非徒有其表,在情感和文化意義中承載了豐富的內涵,並不斷與時俱進。

皇室加持的浪漫色彩

粉紅色在歷史中其實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概念,雖然古老的文學或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繪畫中存在著它曖昧的儷影,但 pink 一詞的詞源最早只能追溯到 17世紀末,在更早以前並未被明確的紀錄與關注。然而,隨著染料製作技術的日益進步和穩定,18 世紀的法國宮廷時尚推動了粉紅色第一次的大流行,不僅在服飾上備受歡迎,呼應當時風靡歐洲的洛可可風格精巧柔雅的審美,粉紅色也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室內裝飾和藝術作品中。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才貌兼備且品味卓絕的紅顏知己龐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就非常熱愛粉紅色,甚至促成了龐巴度玫瑰粉紅 (rose Pompadour) 瓷器的誕生,粉紅無疑成為歐洲上流社會奢華和時髦的表徵。

 

從♂的粉紅到♀的粉紅

這個事實或許叫人驚訝,但後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貼上了「女性專屬」標籤的粉紅色,在最初大行其道的 18 世紀,是一種貴族男女皆宜穿戴的中性服裝用色,甚至因為與寓意勇氣、爭戰、權利等陽剛與軍事意象鮮明的紅色是近似色,粉紅也連帶被歸屬為更偏向男性的顏色,不僅成人青睞,作為「輕淺的紅」,粉紅也被認為是非常適合貴族小男孩的裝扮。

 

那麼粉紅色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轉而趨向女性化的呢?19 世紀經歷工業革命之後,男性服裝比起過往的鮮豔和華麗,開始出現以較沈穩的色調和樸素實用為主的傾向,女性相較之下則保有更多優雅嬌俏的選擇 ;與此同時,工業化的大量生產,也讓粉紅不再是上層階級專屬,進入了大眾化的市場,尤其受到女性客群的追捧。

寶寶的粉紅

過去歐美文化中寶寶的性別並未與特定顏色相關聯,通常經濟實惠的漂白亞麻布衣是首選,也符合純潔無暇的想像。而當粉紅色逐漸成為主流色彩後,其柔美與惹人憐愛的特質與嬰兒粉嫩形象自然契合,也成為性別不限的選擇之一,或者,雖然並非普世價值,但「粉色給男孩,藍色給女孩」*的慣例也一度廣為流傳。然而當粉紅色與女性的聯繫日益緊密,母嬰用品製造商紛紛開始將粉紅色產品定位於女童市場,並積極營銷,兩種色彩與對應的性別也就此翻轉。

*男孩與粉紅色的淵源文中已有提及,女孩與藍色則有說法是因為藍色是聖母瑪利亞的代表色。

 

粉美麗與粉矛盾

鎖定女性客群的粉紅色在進入 20 世紀之後,快速成為時尚設計師和藝術家發揮無限創意的靈感泉源,各種深淺、不同調性的粉紅一時之間充斥感官,雅與俗的需求都被充分滿足。特別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粉紅色的超女性化 (hyper-femininity) 趨勢達到了高峰,好萊塢大銀幕上,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甜姐兒》中經典插曲《Think Pink!》高呼粉色宣言,而瑪麗蓮·夢露在《紳士愛美人》中身著搶眼的粉色緞帶禮服吟唱《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無疑是影史上最經典粉紅時刻之一 。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上開始出現對於兩性角色和表現的反思,對於性別的理解和接受度也逐漸擴展,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性別相關的社會規範和刻板觀念受到挑戰,其中也包括對於顏色與性別的聯繫。

當代的昇華

在當今社會,粉紅色早已超越了性別與年齡的界限,成為了一種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的象徵,可以同時涵蓋甜美和力量,溫柔和堅定,並且充滿生趣。在時尚、藝術、商業等各個領域中活躍,無論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還是品牌的設計,粉紅色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持續帶來無盡的驚喜和啟發。

 

 

 

返回網誌